教学设计方案

时间:2024-07-10 23:20:41
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五篇

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五篇

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,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,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、主要目标、工作重点、实施步骤、政策措施、具体要求等项目。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教学设计方案 篇1

【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】

《罗布泊,消逝的仙湖》是一篇报告文学,开头形象地描绘了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,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。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,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。最后推而广之,说到青海湖、月牙泉的颓势,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。

课前预习,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,动手查找资料,带着问题和资料走进教室。在自主、合作、探究性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,透视文章的写作轨迹,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。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了解报告文学用事实说话的特点,理解文中对比、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。

2、培养搜集和整理资料、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3、感悟忧患意识,树立环保意识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导入新课

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,楼兰这个著名的古城早就被沙漠吞噬,而罗布泊这个神秘的地方依然吸引着我们去揭开它的谜底,一睹它的真面目。

二、略读课文,概述内容情感

1、用一句话概括罗布泊是个怎样的地方,并说说你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触。

2、浏览全文,找出文中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感触的一句话,并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。

三、研读课文,感受忧患意识

1、有水和缺水的罗布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?到那里去的人感受有何不同?罗布泊发生巨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?你认为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?

2、分析下列两组句子的表达作用有何区别。

⑴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!这一切是人为的!

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!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!

⑵救救青海湖、月牙泉和所有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!

救救青海湖,救救月牙泉,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!

3、假如你是罗布泊的最后一棵胡杨树,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?

四、延伸讨论,拓展环保主题

1、请你再列举一个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事例。续在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后,要求运用对比、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。

2、在拯救罗布泊的专家讨论会上,请你发言,说说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?为什么?要求至少说出两点依据。

五、调查研究,宣传环保风尚

1、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,把讨论的有关内容整理成小论文,要求自拟题目,有理有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。

2、撰写或摘录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,要求内容明确,语言简洁,醒目突出,并在适当的时机对你周围的人进行宣传。

六、小结

诺瓦利斯说,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,对着永恒消逝的家园,人类只能长歌当哭,任他们走进永恒,走进我们血脉相传的记忆!古人云:今之于古也,犹古之于后世;今之于后世,亦犹今之于古也。楼兰留下的人与水的记忆",是一段惨痛的历史,不过,看一看今天的罗布泊,我们也足以担忧,我们留给后人的记忆,将是什么样的历史呢?走过这一片繁华,前面,会是荒凉吗?

(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)

如果你愿意,你坚持,每一个人都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变化!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出一份力!

教学设计方案 篇2

《观潮》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。文章语言优美,词语丰富,句子变化错落有致。特别是“潮来时”一段,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,读来令人如临其境,如闻其声,如见其景。教学中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,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,以期先声夺人,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,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。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:

第一课时:学习课文第3、4自然段,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,理解、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。熟读成诵部分语句。

第二课时: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,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。

一.教案内容:《观潮》第二课时

二.教学目标:

1.小组合作,探究课文3、4自然段,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,体会其雄伟壮观。

2.理解,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,熟读成诵部分语句。

3.体会作者留心观察,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。

三.教学重点:理解,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;学会按序背诵课文。(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)

四.教学难点:

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。

五.教学方法:

目标教学法

感悟发现法

引导发现法

六.学习方法:小组合作(读书发现--质疑问难--组内合作--组外协作)、感悟发现法

七.教学准备:多媒体课件

钱塘大潮录象

八.教学流程:

一.激趣导入,引出壮观

1.谈话,板题。

2.理解“观”的意思,引出“天下奇观”。

3.导入3、4自然段。

4.出示学习目标。(目标教学法)

二、观看录像,感受壮观。

看看画面,听听声音,感受这一天下奇观。

三、小组合作,感悟壮观

1.谈话激发学习兴趣。

2.合作学习提示:a.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,为什么?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?b.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,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?c.通过小组合作,你都学懂了些什么?

3.组建合作小组

4.组内合作学习

(感悟发现法)

5.反馈合作成果,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。

6.引导小组感悟。a.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;b.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;c.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(想象和实践表演);d.感情朗读。(引导发现法)

四、听听读读,发现作者观潮顺序

1.范读课文,听后练习。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。不过,把“观潮”的顺序给打乱了。其实,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。下面,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。

听老师读这段话(出示),看谁本事大,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。待会儿,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。

师读生听:

午后 ……此处隐藏2409个字……去读,这样才干读好。你想不想读好呢?下面,请你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小节在小组内练一练。一会儿,咱们竞赛,看谁是今天的读书小能手!

3、同学自由读课文。

4、读书竞赛。谁想争当第一个读书小能手?

师:你最喜欢的哪一小节。(同学回答)

师:好,请读吧。(同学读书)

师:你觉得读的怎么样?(同学自评)想不想听听他人的评价?(同学互评) 师:还有谁想读?这么多同学想读?那好,想读的就跟你的同桌合作读吧!看你和同桌到底谁是读书能手!

5、教师评价:我觉得同学们都是读书小能手!刚才,我们读了自身喜欢的小节。

现在,我们就来学一学我们喜欢的小节。怎样学呢?请看我们的学习小助手的建议:(课件出示学习建议:在小组内⑴你能大声的、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小节吗?相信你!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?试一试)

6、由4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,讨论解疑。(教师参与讨论)

7、汇报自学情况(根据同学的汇报情况出示相关的课件内容):

小朋友们,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,你读懂了什么?(指名回答)还有谁喜欢这一小节?(同学举手)还有补充吗?好,既然喜欢,一定能读好。请你们再把这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听好吗?(好,请起立)

还有喜欢其他小节的同学吗?(指名同学说)

8、指导朗读:形式可为指名读、挑战读、扮演读、全班齐读等

四、唱诵诗文,升华内涵

师:小朋友们,刚才咱们美美地读了课文,大家感到快乐吗?为了奖励大家这节课的精彩表示,老师想教大家唱这首歌,你们愿意吗?好,请听!出示多媒体课件:歌曲《快乐的节日》。

1、同学听歌。

2、好听吗,你想唱吗?来,我们再来听一遍,这次你可以一边听一边小声跟唱。

3、小朋友,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表达我们节日的喜悦的。生齐唱《快乐的节日》

4、你还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节日的快乐呢?(同学回答:可以读诗歌,也可以唱歌曲,也可以扮演诗歌,还可以画画等)那好,下面就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,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度过这个快乐的节日吧!可以画,可以读,可以唱,可以跳。(同学在小组内自由活动)

四、情感升华

师:能和一群快乐的小伙伴玩,老师真高兴。你们有没有想过是谁送给我们这快乐的节日?(同学回答)

师:对,是祖国妈妈。是我们的'祖国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。没有祖国妈妈的培养、保护,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。

那我们怎样报答祖国妈妈呢?请你对着我们的祖国的说说你的心里话。(同学畅谈理想)

师总结:刚才同学们都谈出了自身的理想,希望同学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,好好学习,长大报效祖国。

五、自主作业

教学设计方案 篇5

一、教学目标

1、知识与能力

(1)能正确认读“脊、莞、锦、姹、嫣、暇、颇”等7个生字。

(2)能正确理解“真切、脊梁、莞尔一笑、花团锦簇、姹紫嫣红、应接不暇、耐人寻味”等词语的意思。

(3)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,熟记课文第三自然段。

2、过程和方法

(1)初读课文,读通课文,了解大意。

(2)深入研读,围绕重点词句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,培养阅读能力、想象能力、表达能力。

(3)在情境中,在想象中、在感悟中,在拓展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,加强语言的运用。

3、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

(1)感受德国的奇丽景色。

(2)初步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,懂得“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”是一种美好的思想境界。

二、教学重、难点

1、教学重点

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体会德国的奇丽景色,领悟“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”的奇特民族风情;在读中培养想象、理解、表达能力。

2、教学难点

理解奇丽的景色与“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”的奇特民族风情的内在联系。

三、教学准备

1、读读课文。

2、搜集关于德国的有关信息。

3、搜集整理有关季羡林的信息。

四、教学过程

1、创设情境,导入新课

(1)季羡林先生在回忆起自己留学德国的生活时,动情地对人们说:“在我的心灵深处,那里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了。”(幻灯片出示句子1)

德国,为什么会给季羡林先生留下这样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呢?今天,就让我们走进季羡林爷的写的文章――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》。

(板书课题: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)

(2)生读课题。

2、初读感知,直奔重点

(1)自由朗读课文,把课文读通顺。

(2)选择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读一读,把它读通顺,读流利。(要想成功,一要自信,有信心,二要努力实践,克服困难。同桌读――个别读,教师随机指导。)

(3)读了课文,你能概括地说说,季爷爷心灵深处的德国,是个怎样的国家?(美丽)

(板书:美丽)

3、深入研读,感悟美丽

(1)默读课文,想想季先生为什么会觉得德国的美丽。用心地静静地去读,想想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。

(2)交流反馈。

预设学生的答案可能有:

A、“走过任何一条街,抬头向上看,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、姹紫嫣红。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,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,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。” (幻灯出示句子2)

从:“任何一条街”、“家家户户”“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花的海洋”、“如入山阴道上”、“应接不暇”可以看出花的多,可以看出景色的奇丽。

(幻灯出示“如入山阴道上”的图片。指导理解花的多,花的密,花的美丽。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花的多。)

从“花团锦簇”、“姹紫嫣红”可以看出花一团团拥在一起,各种颜色都有,很美。

(幻灯出示花:你还准备要什么词语来赞美这美丽的花?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花的美。)

☆这儿的景色是多么奇丽,难怪季羡林爷爷会把这份美丽刻在心中。(板书:奇丽的景色。)

B、从“把花都栽在临街窗户的外面”、“花朵都朝外开,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”、“在屋子里的时候,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;走在街上的时候,自己又看别人的花”、“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”可以看出德国民族的奇特,他们种花是给别人看的。

(理解“脊梁”、“莞尔一笑”的意思。理解花的主人把美丽留给了别人,心中想着他人,在他们看来,这一切是那么理所当然。他们的心灵就像他们的微笑一样美丽,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。)(板书:奇特的民族)

(学生圈出三处“家家户户”,师引读。他们家家户户都把美丽留给别人,人人为他人着想,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。)

(四五十年前,他们家家户户养花给别人看,四五十年后他们依然是家家户户都养花,岁月流逝,没有流逝的美丽的风景和人们美好的心灵,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。)

《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五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